承接本中心自106學年度起,辦理EMI工作坊的宗旨—培植教師英語力並帶動校園國際化—本學期首場《EMI大師工作坊》於9月29日由共同教育委員會外文教育組的徐筱玲老師揭開序幕,工作坊中為教師學員們介紹EMI的背景與相關實作策略,並分組進行活動,讓與會教師皆能進一步了解EMI。
正如同每堂課程的開端,徐老師以icebreaker activity (破冰)作為工作坊第一步,讓參與的教師在教具小白板上繪出興趣、生命中重要的人事物等;在相互認識的過程中,藉由輕鬆的活動慢慢導入正題。徐老師闡述,在眾多英語授課的課堂上,教師最常遇見的問題便是學生對於全英語環境的恐懼。以全英語授課可能會使學生不敢發言,或嘗試在下課時間與授課教師以中文對話。因此在進行EMI時,學生對於自身英語能力的信心將會是一大關鍵。EMI意指「在母語或第一語言非英語的國家,針對母語非英語的學生,以英語作為主要使用語言,來教授學科課程的教學方式」,在臺灣、日本、韓國等地,使用該教學方式的宗旨大都帶有國際化與全球化意涵,希望本國學生在未來更有競爭力。本教學法已在諸多國家實行,對象涵蓋國小至大學;根據研究顯示,雖然教育界多致力於EMI,在實作上依舊會面臨到困難,況且並非所有已實行EMI的教育單位都全然贊成此教學法。例如,若教師教導的內容為專業學科,那麼該班級之教師與學生的英文能力可能會直接或間接影響教學成果。因此,教師們所預計教導的內容就可能會因為導入EMI的關係,而在課程上產生差異或有額外的限制。